近几年来,在社交平台上,日照的东夷小镇一直是个比较火的网红景点,每到节假日,尤其从五月到十月,来这里打卡的游客都络绎不绝。笔者早就听闻“东夷小镇”的大名,但此前没有实地探访,此次十一假期,终于到此一游。
起名,不仅对人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事情,对景点来说亦然。坦诚地说,很多游客,比如说笔者,一开始对这里产生兴趣,首先是从名字来看。东夷小镇以“东夷”为名,东夷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是专业研究古代史,相信很难能够准确说出答案。正是在这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下,我们走进了东夷小镇。
小镇的景区面积很大,也分为多个功能区,其中就包括了介绍东夷文化、渔文化、陶文化等内容的展馆。不过,实地一看,在文化区域参观的游客并不算多,但在美食区域内体验的人倒是摩肩接踵。
笔者也不能免俗。虽然一开始尝试在文化区域多获取“东夷文化”的营养,但收获并不多。民俗方面的内容,感觉跟山东其他沿海地区比较相似,并没有看出“东夷”之特色。于是,简单看了看之后,就到了美食区。
(小镇地图)
(假期里的停车场)
不过,既然为“东夷”而来,这里还是简单谈谈笔者的个人理解。
“东夷”一词源自商周时期的中原视角,当时东部滨海区域先民皆被视为“东夷”,有嵎夷、有莱夷、有徐夷。日照古属莒国之地,在齐、鲁等诸侯国眼中,莒国即可视为“夷”。如《左传》中记载,莒子曰:“莒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
不过,莒国毕竟是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事情了,秦汉一统之后,这里也早已被视为“王化之地”,加上明初的移民历史,所谓“东夷”,现在已经鲜有痕迹。如今小镇打出“东夷”牌,其实也是以莒文化作为基础。只不过,莒文化的核心在莒县,而不在后来兴起的日照。日照若直接以“莒文化”为名,有喧宾夺主之感。因此就综合“莒文化”和“海洋文化”,统称为“东夷文化”。名头是有了,但内涵始终感觉牵强。
当然了,对于多数游客朋友们来说,东夷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并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就普通人的感受来说,景区只要好吃好玩就行。
在好吃这一点上,东夷小镇做的的确不错。日照地处胶东之南,沂蒙以西,饮食文化也算博采众长,兼有两者的特色。笔者在小镇上逛了逛,沂蒙地区流行的糁、煎饼,以及胶东地区流行的鲅鱼饺子等都能看到。此外,国内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在这里也有展示。总之,还是不虚此行的。
以下都是在东夷小镇随手拍到的美食图片,没去过的朋友,可以大略感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