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屋楼崮山顶。一个41岁,名叫马东营的男人,身穿一黑一白的“阴阳服”,正式拜师入道。那几间8年前搭建的石头屋子,被他整理了一番,作为他以后的道馆,并取名为“青云观”,还在门上写了“悟道参禅”四个大字。他心想,“我离真龙又进了一步”。马东营的老家,在山东莒县店子集镇张家围子村。父母是贫苦的农民工,靠天吃饭,以种田为生。因为经济困难,马东营没能上几年学就被迫辍学回家。辍学在家的马东营,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总是浑身脏兮兮的,连同龄的玩伴都没有。然而祖辈虽然因为战乱、疾病不幸去世,家境越发潦倒,却留下了不少书。归功于这些书籍,马东营觉得生活有了些乐趣,还得以自学认识了许多字。在这些书籍里,有一篇名为《叶公好龙》的文章,对他影响颇大。那里面对龙的描写,神秘而又强大,牢牢抓住了马东营的目光,成了他心里的安慰和寄托。对龙极为喜爱的马东营,曾问过父母这么一个问题:这世上是不是有龙?父母坚定地告诉他,这世上不存在龙这种生物,那只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但马东营对龙的痴迷超过了常人,认为龙真实存在,他渴望能像叶公一样,能与真龙相遇。随着年龄的增长,马东营觉着自己看透了人世间的冷暖。离开这里,远离这俗世的尘嚣,见到真龙,几乎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愿望。但彼时的马东营还过于幼小,没有能力养活自己,他不敢轻易离开家门。他能做的,只有等。终于,在他33岁那年,他知道,时机成熟,可以踏上寻龙的旅途了。但,要去哪找呢?这个社会如此浮躁喧闹,想来真龙不喜欢,也瞧不上这个纷杂的世界。所以,他要去没有世俗之气、没有纷纷扰扰的深山,寻找龙的踪迹。在一切都是纯净的深山里,加上天时地利人机,真龙一定会愿意现身。于是同家人告别后,带着祖辈留下来的关于龙的书籍,马东营独自一人来到离家十几里地的屋楼崮山顶。在一处视线开阔的地方,他用石头搭建了几间屋子,在简单地一番布置之后,便成了他以后要休息的住所。整理好后,第二天天刚刚亮,马东营就背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着点干粮和野果子,往山林最深处走去。他经过一个地方,就留下一点标记,用来提示自己小心走错。这一走就是一整天,直到太阳下山,马东营才会返程回到住所休息。日复一日,马东营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下去,他的诚心终会感动真龙,就像《叶公好龙》里一样,出现在他面前。后来,马东营为了能更好地研究龙,他选择拜师入道,道号虚空,住所也被重新整修,取名“青云观”。为了更像是一位真正的道士,马东营自制了“阴阳服”,一黑一白,寓意天人合一。另外,他还配着一根拴着葫芦的大拐杖。这一身独特的装备,成为了马东营的标准穿着,别人隔着老远一看,就知道这是马道长。住在山顶的马东营,很少下山,几乎天天都行走在山林之间。马东营在山泉处打水青云观旁边有口山泉,里面的泉水一年四季不断,清甜可口,这也是马东营当初会选择在这里住的原因。平日里,马东营会摘一些野菜、野果当吃食。偶尔,他也会捉几只野鸡,下山拿到集市上去卖,再买一些生活物资。这样的生活,简单又乏味。于马东营而言,却心安身稳,自得其乐。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与龙极为接近,无拘无束,不受外界干扰,逍遥快活。他想,他的身心已经和龙合二为一了。一直在山上寻龙的马东营,盼望着有朝一日可以见到龙的真面目,却迟迟未能实现。他有些伤心,这时,马东营想起了往日家中墙上挂的那一幅幅画像,里面的龙惟妙惟肖。这激起了他的兴趣,他想着,或许他可以用画笔画出他心中的龙。说干就干,马东营下山买来纸和笔墨,就开始作画。这一画就停不下来,越画越上头,对于龙的敬重和膜拜也越发深厚。以往马东营一整天都行走在深山,只为寻龙。如今他一整天都在纸上作画,只为画龙,乐此不疲,还把画挂满了房间四周的墙壁。随着道业增长,马东营对于见到真龙的愿望也更加清晰明了了。他明白,龙是一种表法,没有唯一确定的形态,于是他笔下的龙也是姿态各异。有时,马东营画到一幅让他得意的作品,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扔下画笔,飞奔到室外,大笑着来上四五个后空翻。这份喜悦,恐怕也就只有马东营自己明白吧。慢慢地,人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