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是途径日照市北部的一条交通动脉。从地图上看,这条路自诸城枳沟镇方向入日照市辖区,依次经过五莲县的汪湖、管帅、于里等地,然后南北纵贯莒县,接着进入临沂市的地界。
走过这条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到了仕阳水库附近时,差不多就到了莒县和五莲的分界线。在公路的莒县一侧,有个村庄叫石家官庄,属招贤镇;而在公路的五莲县一侧,有个村庄叫法庄,属于里镇。
这次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五莲县于里镇的法庄村,该村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历史上曾经改过名字,并且改名的理由与方言读音有关。
(▲法庄村的位置示意)
根据《五莲县地名志》的记载,这里是在明万历年间形成聚落,当时有一支葛姓人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葛庄。
从字面上看,“葛庄”这个称呼符合传统的村庄命名习惯,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如果用方言读出来,当地人就发现了问题。
原来,“葛”在当地话中的发音,跟“割”差不多(山东不少地方都有此情形)。在过去,识字的人不多,人们更多是通过读音来感受村庄的名称。所以,不少外村人就会把“葛庄”误解为“割庄”。而葛庄村的人听了之后,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重修莒志》中,这里标注为“发庄”,旁边就是石家官庄和汀沟店)
因此,到了清末,就有人提议更改村名。经过商议,最终新的名字定为“法庄”。
老一辈都讲究仪式感,名字定好之后,村里原本请了一台戏,准备唱戏的时候对外正式公布。没想到的时候,由于下雨,戏没有唱,“法庄”这个名字也就当众宣布。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有的人喊“法庄”,有的人喊“葛庄”,而它们指的都是同一个村庄。
不知为何,上世纪三十年代莒县重修县志的时候(于里镇一带过去是老莒县的地界),绘制地图的人把这里标注为“发庄”。也就是说,这个村庄一度有了三个名字。
(▲国道上的莒县界牌,法庄村距离这里就不远)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为了避免地名混淆,这里最终将名字确定为“法庄”,延续至今。
法庄村原本地处莒县的腹地,后来随着区划的调整,这里也就成为了五莲县和莒县的交界处。不过相对来说,法庄村到莒县城区要更近一些,走国道就可以直达,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