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射向齐桓公的箭,就像汉武帝割向司马迁

齐桓公和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称霸诸侯的核心人物,他们完美的诠释了经典的君臣黄金搭档,一个志在天下,一个雄才大略,一个冰释前嫌,一个尽心竭力,一起创造了齐国霸业;但是他们在合作之前却是以一场“谋杀”作为序幕的!齐桓公像公元前年,齐襄公继位时,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齐桓公)和鲍叔牙逃到莒国,公子纠和管仲与召忽逃到鲁国;十二年后,公孙无知勾结连称与管至父杀死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王,一年后,雍癛人又杀死了公孙无知,齐国一时无君王,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我们通过四部史书来还原这个事件的经过,《国语》、《管子》、《吕氏春秋》和《史记》。1、管仲有没有向齐桓公射箭?有,四部史书都提到了。左丘明的《春秋》中没有管仲射齐桓公的记载,但是介绍了公子纠被杀的经过。《春秋》03庄公(元年~32年)“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齐小白入于齐。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而在左丘明的另一部史书《国语》齐语1中却有论述,“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管子》18章大匡“战于乾时,管仲射桓公中钩,鲁师败绩,桓公贱位。”“或曰:管仲射小白,中钩。”《吕氏春秋》21卷开春论“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史记》32卷齐太公世家“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2、管仲的箭射中齐桓公哪里?四部史书都提到了管仲的这只箭射在了齐桓公的带钩上。3、射中的后果?齐桓公被射中,诈死,并火速回齐国称王,公子纠战败被杀。4、什么时间、什么场合管仲射的这支箭?管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射的这支箭,四部史书各有不同。按照四部史书成书的年代来看,《国语》最早,春秋晚期,离事件发生的时间最近,《管子》其次,成书于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是秦始皇称帝后,《史记》最晚,已是西汉年间。按照一般惯例,越早的史书描述的情况应该越接近于事实。最早的《国语》没有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场合的记载。《管子》是管仲的学生们在管仲死后整理管仲相关事迹的一部法学著作,对于该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场合记载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桓公自莒先入,鲁人伐齐,纳公子纠。战于乾时,管仲射桓公中钩,鲁师败绩,桓公贱位。”齐国和鲁国在乾时开战时,管仲射的这箭。另一种是,“或曰:鲍叔乃为前驱,遂入国,逐公子纠。管仲射小白,中钩。管仲与公子纠、召忽遂走鲁。”公子纠先到齐国,鲍叔牙和齐桓公驾军马回齐国,双方发生冲突,管仲射了齐桓公一箭,公子纠和管仲与召忽失利后逃到鲁国。《吕氏春秋》的记载是“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皆归,俱至,争先入公室。管仲扞弓射公子小白,中钩。”公子纠和齐桓公同时到达齐国,在抢着进宫殿时,管仲搭弓射箭。这里的描述就形象了点了,管仲是扞弓射的箭。吕不韦(剧照)《史记》中的描述是“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司马迁的描写就更加的生动有趣,而且充满了戏剧性。齐国的两家大夫高和国先是偷偷的告诉齐桓公回国,没有通知公子纠,这个完全不排除高大夫和国大夫两家认为齐桓公没有背景和后台,让他当上齐王对自己更有利,而公子纠有鲁国撑腰,再加上公子纠的母亲声誉不好,所以没有选择他;但是鲁庄公听说公孙无知被杀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更有趣的环节出现了,他还叫管仲带兵埋伏在齐桓公从莒国回齐国的路上,射杀齐桓公!射中齐桓公后以为他死了,管仲还兴高采烈的去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与他们一道定定心心、慢慢悠悠的回齐国。谁知诈死的齐桓公早已快马加鞭的赶到齐国并被拥立为王。我们在为齐桓公影帝般的表演折服的同时,是否也在品读司马迁的文字时感受到了有如电影情节般的一波三折,峰回路转?那么,司马迁关于这一细节的描写是否经得起推敲呢?A、高、国两家是偷偷告诉齐桓公回国的,鲁庄公怎么能知道齐桓公什么时候会经过某地,从而让管仲提前带兵埋伏在那的?不太可能。B、既然已经提前埋伏,管仲又射中了齐桓公,那别的兵士也应该群箭齐发才对,为什么只有管仲的箭命中目标?射都射中了,众兵士还不聚拢过去将齐桓公他们一阵乱刀砍成肉泥?看来也不太可能。C、那么齐桓公从莒国回齐国会不会经过鲁国,从而让鲁庄公和管仲他们有时间和机会设下埋伏呢?我们从地图上来分析一下。齐襄公在位期间,公元前年降服了纪国,公元前年降服了娍国;齐桓公召开的北杏之会时,陈国、蔡国、宋国和邾国都参与了,公元前年,齐国灭了谭国、遂国和鄣国。所以这张春秋时期的地图还是比较贴合齐桓公在位时的国家分布。齐国国都临淄(淄博市),鲁国国都曲阜,莒国国都莒县,从目前的山东省地图来看,这三个地方成三角形排列,从莒国莒县去齐国临淄,根本不需要经过鲁国,更何况鲁国和莒国中间还隔了一个小小的阳国。所以,在齐桓公从莒国去齐国的路上设埋伏,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的难,不太可能。《春秋》没有记载管仲射杀齐桓公的事情;《国语》记载了这件事情,但是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场合;《管子》、《吕氏春秋》和《史记》都记载了相应的时间和场合,但是各不相同。仔细品味一下,那根管仲射向齐桓公的箭,像不像汉武帝割向司马迁的刀?管仲射杀齐桓公,而齐桓公非但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为了齐国的大业,钦慕管仲的才能,不光拜他为相,还称他为仲父;而司马迁则仅仅因为为诈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好话,就被汉武帝下狱处死,又因为没钱赎身而忍受宫刑之苦。同样是能人臣子,同样是建功伟业的君王,却演义了截然不同的两段历史。一根箭,谱写一段齐国春秋;一把刀,创就一部史家之绝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3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