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一个很有历史底

从临沂市莒南县城区十字路出发,走南环路向东出城,沿着国道一直走到坊前镇,然后向南走不远,就可以来到一个名字很有特点的村庄——“聚将台”。

相信大家看到“聚将台”这三个字,就会不由得联想起古装剧中的场景:宽阔的校场当中,一座高台矗立,上面站着几位威风凛凛、甲胄在身的大将,正准备挥动令旗,指挥大军作战。

因此,虽然看到的这个村庄在外观上跟沂蒙地区其他村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名字仍会让人很感兴趣,想知道它背后到底有什么历史典故?

根据史志资料的记载,“聚将台”村的名字,的确很有讲究。

在村庄的北面,有一座不大的土岭,当地人都叫它“北台”。相传北宋时大将杨文广曾在聚兵点将,故名“聚将台”。

杨文广的传说是否为真?已经很难考证。不过,这里在古代地处莒州南界,距离山东半岛南下江苏海州的大路不远,也的确有可能曾有大军从此路过。此外,根据元代史料的记载,元初曾有蒙古大将在十字路筑城。而坊前就在十字路以东不远,如果当时在此设立军事设施,也在情理之中。

按照民间传说,“聚将台”这个名字应该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但目前的聚将台村,实际上在明代中期才建立。根据《莒南县地名志》的记载,明弘治年间,刘姓从江苏东海县迁来,在此建村。

在老莒县的历史上,“聚将台刘氏”也算是比较有名的家族。《重修莒志民社志》中曾专门提到了这个家族的渊源,据说他们与日照县东湖村和石臼所的刘姓都属于同一个大家族。

“聚将台”这个名字带有“英武之气”。而在历史上,这个村的刘姓人也的确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

对莒南县红色文化比较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聚将台三烈士”的事迹,这三位烈士的父亲,就是聚将台村民刘永良。根据《莒南县志》的记载,在年,刘永良送长子刘福林参加八路军。年,又将年仅17岁的次子刘孟林送到区中队,参加地方抗战斗争。年,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参军运动,刘永良又把三子刘洪林送上前线。

年春,其长子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年次子又壮烈殉国。年冬,三子刘洪林又牺牲在朝鲜战场。噩耗传来,刘永良悲痛欲绝。但他从悲痛中走出来之后,又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当中。

为了纪念这个英雄家庭做出的贡献,年,莒南县赠给刘永良一块“为人民牺牲光荣”匾。年莒南县八区又授予他光荣匾一块,上书“三烈士之家”。

刘永良于年去世,不过他的事迹一直传颂至今,令人敬仰。而这段红色记忆,也让“聚将台”这三个字熠熠生辉,英气更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52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