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莒县实践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明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中国县级行政单位个,县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4%,县域GDP约占全国GDP的53%。

作为一个文化、经济和社会共同体,县城承载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引入外部发展资源的主要入口,长期以来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浪潮,滚滚而来。

聚力突破融合创新:从挑大梁着手燃起共同富裕的强劲动能

日出初光而先照。日照是“东方太阳城”,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年获国务院批准,从属于临沂的一个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几乎跟第一批90后差不多年纪的日照市,仅辖两区两县,虽然是海滨城市,但境内分布着大面积山地丘陵,无论从面积、人口还是经济体量看,都是一座小城。

小也有小的优势。

最近几年,山钢搬迁日照,引进长城和中兴汽车,并且跟金山云等多个项目签约合作,随着沿海旅游产业持续优化,道路拓宽,市政建设日新月异,超高层拔地而起,绿树成荫,游人如织……一个个大项目、一件件好政策,三十年间让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一方面,日照港与青岛港整合进山东港口集团,青盐铁路通车加快了日照加入胶东经济圈的步伐,日照手握越来越多的机遇。

虽说发展红利共享,两县两区中,莒县却是个独特的存在。

莒县人口多,总人口占全市的38%;土地充裕,面积占全市的34%,但GDP仅占全市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14%,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11%,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市的16%,而城镇化率仅有47.6%,远低于全市的61.9%。

莒县走到了需要加快发展的突破阶段。

随着《“突破莒县”支持政策措施》和《莒县县域经济突破行动方案》接连落地实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的奋斗激情瞬间点燃,工作力量、资源要素、项目资金纷纷向莒县集聚,市县一体,紧抓快干,日照市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急需要在莒县突破一道口子。

近年来,莒县严格落实“双碳”战略,经济运行在克难奋进中提质增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增幅8.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亿元,增长21.2%。税收过万元乡镇街道11处。涌现出一批山东民企创新百强、山东民企百强、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的企业,县域经济发展能级越聚越高。

随着产业发展在动能转换中加速突破,城乡面貌在精致建设中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中亮点纷呈,民生福祉在办好实事中持续增进,莒县瞄准共同富裕的目标,既提倡“富口袋”,又追求“富脑袋”,带领群众胼手砥足奋斗、携手并肩拼搏,聚力突破,融合创新,从挑大梁着手,致力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以量变促生质变,燃起以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共同富裕的强劲动能。

以工补农工农互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彰显

一进入工作间,馥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各品各色的玫瑰花连枝带叶堆放在操作台上,打刺、筛拣、包装……顾客订购的玫瑰花从这里整理完毕,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我就是这个村的,来这干一年多了,早上8点开工,忙得时候晚上加班到8、9点,有时候也去大棚忙活。”一位50多岁的女工热情地说,手下的活计丝毫没有停顿,“计件算工资,有事就去忙自己的事,反正平均下来每个月怎么也得有个三四千块钱。我这个岁数不用再出去打工了,守着家门口边带小孙子边赚点钱,挺好!”

这样心满意足的日子,村民们已经舒舒坦坦享受了好几年。

从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万元,到土地流转收入20万元、每年可增加产业分红70余万元,武家曲坊村从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设入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权益流转模式,强调其作为生产要素的潜在市场价值,让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潭水彻底“活”起来。

曾经的招贤镇武家曲坊村是一个传统的农村村落,全村户、口人,耕地亩,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亩均产出仅有多元,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万元。村里还残存着余间摇摇欲坠的老房子。

仅靠传统农作物种植,村集体经济形态过于单一,即便村党支部多年来一直不断摸索、寻求发展路子,依然收效甚微。

如何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是武家曲坊村实现村级增收的关键突破口。“我们因地制宜选择股权管理模式,在起点公平的基础上兼顾到效率。”对此,该村党支部书记董学山表示,通过开展基本股、土地股、资金股等多元化的集体资产股权设置模式,赋予农村集体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收益权和分配权权能。

据董学山介绍,武家曲坊采取“村企共建”模式,依托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引入浩宇集团这一社会资本,由集团出资1.58亿元,采取先建后拆的方式规划建设亩高标准社区,腾退旧村建设用地亩,节余土地指标亩,共新建安置房套,其中二层楼房套、小高层套。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模式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依托土地合作社,每年可增收土地流转金10余万元,产业分红70余万元。

自去年以来,武家曲坊村集体已获得土地流转收入20万元。村民们也得到了产业分红、土地租金、务工薪金,村民通过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产业园,每亩土地每年可增收近千元;通过土地入股,每人每年可获得产业分红1万元。村里60%以上的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日赚近元。“土地租金+产业分红+务工薪金”承托起村民的保底收入,活力满满的村庄彰显出越来越大的吸引力。“我们两口俩在园区务工年收入大概11万元左右,今年能拿到土地流转金0元,产业分红还有2万元,比出去打工强的多。”村民李怀柏笑着说。

从实践来看,集体经济强不强,“头雁”至关重要。近年来,武家曲坊村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强化和培养,与企业联手造就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则、有专业管理经营能力的人才队伍,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自年起,村里的“土专家、种地能手”和余名常年在外务工村民陆续返乡进园务工,村常驻人口数提高26.8%。截至目前,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产串收番茄0吨,年产鲜切玫瑰花万支,成为国内首家一次性单体投入建设规模最大的省级产业园,武家曲坊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2万元。

下一步,招贤镇将对标打造产业聚集区和县域次中心两个目标,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玫瑰鲜切花第一镇。可以预见的是,武家曲坊村、企业和村民的共赢之路将越发平坦宽广。

公心善治文化共建:促进共同富裕要“一碗水端平”

在莒县,提起岳家村和许传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年春天走马上任,光阴荏苒40年,当年27岁的许传江如今年近古稀却始终不服老。“那会儿,村民给我提出三个要求:有饭吃,有活干,一碗水端平。到今天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许传江乐呵呵地说。

岳家村紧挨沭河,河滩沙地种啥啥不行,全村人吃喝靠天,村里脏、乱、穷,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落后村。许传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村党员干部前往寿光专门学习大棚种植技术,自掏腰包为村里修路、架电、打井,在沭河沿岸1亩河滩地上搞大棚种植项目。与此同时,他带领村民把一处破旧大院收拾出来当厂房,创办了第一个村办企业油漆厂。之后,根据市场需求,村里相继建起木器厂、榨油厂、服装厂等企业,村民“有活干”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座旧村,先后改造了三遍。许传江以身作则,带头承包难度最大的道路硬化区域,其间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要是找不到许书记,他一准是累倒了在挂吊瓶。”许传江和村干部们的认真负责,村民们有目共睹。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岳家村率先在全县完成旧村改造。

抓住县城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岳家村重点发展楼宇经济,现有商场、学校、医院、写字楼、酒店等多处产业。截至年,全村实现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收入6万元,人均收入3.25万元。岳家村“家底”越发厚实,成为全面小康的鲜活样板。

一碗水端平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许传江把公心理念与“百善孝为先”融合起来,7年岳家村投资万元建起老年幸福公寓,对全村名60岁以上老人实施免费集中供养。既让村民们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又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

“办事公平公正,一心一意为了老百姓,为了集体谋发展。”在工作中,他坚持重大事项民主评议、集体决策,广泛听取民意,所有村委会决定决议一律向群众公示公开。一项项措施执行后,村里的政务都清楚地摆在大家眼前。他与各位党员干部“约法三章”:不借用公家的名义为个人捞油水,不允许家属子女和亲朋好友打旗号占便宜,不接受与村务有关的任何请吃送礼。

公心就是党心,就是初心,就是民心。只要本着公心干工作,干部就有干劲,老百姓就支持,班子也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党员干部心底无私,一心一意为了老百姓,才能得到民心。作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就是初心和使命,把每一位群众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将文化共建与乡村善治融会贯通,岳家村建立起当下最深层次也是最为新潮的文化认同,能够为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塑造价值共同体,也能够进一步凝聚成新时期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接下来的五年,许传江心里早就打好了谱: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的政策实实在在领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共同富裕的路上一户都不能掉队。(陈鸣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4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