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春秋时期声名昭著的名将,其最为辉煌的战绩就是带领五国联军势如破竹般连下齐国72座城池,差点就把偌大的齐国KO掉!
燕国名将乐毅可是齐国有两座城池却在这期间一直屹立不倒,被乐毅的大军围困五年之久都没有攻下来。这其中的原因也被传成多个版本,一是说因为联军攻伐齐地过快,导致刚刚收入囊中的土地还来不及消化,所以联军才放缓进攻的节奏。
再是说乐毅,他本是赵国名将,结果跑到燕国得到重用,虽然燕王和乐毅看对眼了,同时也极为器重乐毅,并委以重任。可是燕国内部的高层们对乐毅却深怀戒心,深恐乐毅的功劳太大而损害到他们的利益。这也导致前方乐毅的战略调整,他开始减缓对齐地的进攻,省的落下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成就了一代名将田单和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莒城!
即墨原本就是齐国商业和士族汇聚的中心,城高池深。守城人数达到十万之众,守城器具准备的也颇为充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名将田单的坐镇,纵使天纵奇才如乐毅,其数次对即墨进行攻伐,付出上万将士的生命也没能攻下即墨!
那么莒城又为何能够坚守五年之久呢?这就要从他的来历说起。
莒城,原为莒国的国都,莒国建立于公元前年,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君主是兹舆期。早在商朝莒国就已经存在,后来西周起兵讨伐商纣,本就和商王朝不睦的莒国迅速站队,随同西周起兵讨伐商纣,周朝正式建立后,因为莒国站队早有功于周朝,所以周朝并没有封王室之人前来就国,而是仍然封莒国原国君为国主,莒国从此“转正”,成为周朝的一方诸侯!
莒国传23世,立国余年,莒国都邑数次迁徙,最后建于沭河流域的莒中平原之上“今莒县城”,其地夹处两山两河(屋楼崮、浮来山、沭河、柳青河)之间,呈端正的南北方向,既有天然屏障,又有良好的气候条件,环境非常优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莒城:“其城三重,并悉崇峻,唯南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
莒城复原模型莒城布局呈规整的方形,外郭、内城“回”字形相套,与《吕氏春秋》“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的都城设计理念相合,是“择中立宫”都城建制的典型代表。今城阳大菓街一带是全城中心和制高点,其熟土层达8米以上,据分析,可能是堆积形成的宫殿群台基高台地,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恰似龟背。城内有许多内湖和汪塘湿地,较大的有西湖、漏卮湖、金龙河等,如同城市之肾,起着防洪排涝、集蓄水源、维持城内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莒城规模宏大,外郭南北、东西各约5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是东周王城面积的两倍多,比齐国都城临淄大近两平方公里,是鲁国都城面积的三倍,可容纳农耕工商各业长期自给,保障战时生产生活物资,也是能够抵御乐毅围城五年不下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年,莒国被楚国所灭,后因距楚地过于遥远,莒国全境被齐国所吞并。齐国在抵御乐毅的五国联军时,莒城发挥了他强大的防御能力,最终没有让一代名将踏入莒城半步。莒城也成为齐国绝地反击的大本营之一。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田单夺回齐国丢失城池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当初乐毅攻下来的速度慢多少。这也印证了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
齐国名将田单田单虽然恢复了齐国,但差点被灭国的齐国国主从此也丧失了逐鹿中原之心,徒然成为战国晚期的一名看客,直到秦国灭掉燕国之后顺手灭掉齐国。一个几度称霸中原的大国,结局如此,不能不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