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文化谱系里的上古史尧舜禹对应是什么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就考古学文化而言,新石器时代每个自成体系的考古学区系,都应代表一个原初民族集团(如海岱、河原等);区内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则应代表不同时期的部族文化遗存(如少皞、蚩尤等);考古学文化之下的“文化类型”或可代表一个部落或方国。

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的深入,比较清楚地揭示了远古中国六大原初民族的物质文化的互动轨迹,有意义的是,物质文化的这种互动,为阐释中国古史上的“中原逐鹿”提供了文献记录难以企及的重要依据。

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录,古史传说又语焉不详,多有舛误,不可能一一对应,只能就其发展主线,描绘一个大致的轮廓。

1、中原逐鹿前的上古史

北京猿人和沂源猿人的发现,使华北平原人类历史上溯70万至20万年以前。北京山顶洞人、山东新泰乌珠台人的发现,则意味着华北、海岱地区在距今3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晚期仍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年发现的山顶洞人位于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内上室为居住区,底部和部分洞壁经过烧烤,发现有骨针、装饰品和石器。

下室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有赤铁矿粉和随葬装饰品,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有意识埋葬。

装饰品为穿孔的兽牙、蚶壳、石珠、骨管,出土时有的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项饰。

北京猿人早已学会用火,为遂人氏传说提供了实物证据;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埋葬同伴的尸骸,覆撒赤铁矿粉、随葬装饰品等现象说明,他们至少已经有了最初的历史意识,同时也意味着口口相传的历史已经出现。

为创世纪神话和古史传说的产生,提供了考古学方面的支持。

伏羲氏,为太皞(炎帝)族系已知最古老的族群,约当旧石器时代末期。

代表着从渔猎游牧与采集经济,向农耕种植经济(新石器时代初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山顶洞人、乌珠台人和距今万年以前河北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鲁中南山地的细石器遗存,可信为这一阶段的物质文化。

就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大致处于“酋邦理论”所称的“游团”时期。

炎帝神农氏,为伏羲之后太皞(炎帝)族系的代表人物,约当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社会已步入农耕时代,沂源扁扁洞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早期遗存、泰沂山系周边的后李文化、安徽宿县小山口文化、桑卫地区的磁山文化、石北口文化(早期),可信为炎帝时代的物质遗存。

洛颍地区属于文化交汇地带,区内早期的贾胡、裴李岗文化成分较为复杂,兼具炎黄两个族系的物质文化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酋邦理论”所称的“部落”。远古中国的六大原初民族文化区基本形成。

蚩尤、少暤,为炎帝族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当新石器时代中期,物质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鲁北地区的北辛文化,即桑卫地区(中心位于豫鲁冀结合部)的后岗一期文化,以及相应地区的大汶口早中期文化,应与蚩尤部族有关;鲁中南及豫西、苏北、皖北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早中期文化,应该与少暤部族有关。

社会发展进程大致相当于“酋邦理论”所称的“酋邦”阶段从此期中段开始,以北辛文化晚期为代表的遗存,主要是桑卫地区的后岗类型(即后岗一期文化),开始向太行山以西地区拓展,其前锋直抵河套地区,拉开了“中原逐鹿”的大幕。

2、炎黄争霸时期

炎帝族系的西渐,引起了黄帝族系的强力反击,乃沿黄河河谷向东进逼。

表现在物质文化上,就是半坡、庙底沟文化的东进,以至于后冈类型在黄河以西逐渐消失,到后岗类型晚期,该地区逐步沦为庙底沟文化大司空类型和北方南下文化的势力范围。

海岱地区的北辛文化也感受到深刻的影响。比如儿童瓮棺葬是仰韶早期关中地区半坡文化的重要内涵,细颈折腹瓶则是半坡文化的典型器物,东方海岱史前文化原本不见这种习俗。

北辛遗址发现的两座儿童瓮棺葬,显然是半坡文化影响的结果。

北辛、大墩子、大伊山等遗址发现的细颈瓶、近似杯形口双耳罐、器座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后段彩陶和其他中原文化因素明显增多等,均应为黄帝族系东进的影响。

而北辛文化最具特色的鼎,折腹圆底三足盆也见于洛颍石固、王湾等遗址。

张忠培先生曾经指出:

在黄河下游,以泰山、汶泗为重心,考古学文化自成谱系。它们的先后关系是:以北辛遗址晚期为代表的遗存→后冈一期文化→大汶口文化。北辛遗址晚期为代表的遗存,已分布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北部。下汤汪、界段营、炭山、北福地及镇江曹,便曾是它的几个居民点。

后冈一期文化在黄河下游之西北面的分布,扩展很广,曾越过太行山,甚至进入到了河套地区。目前在前套及张家口发现的半坡文化遗存,基本上属这一文化的晚期。

后冈一期文化在半坡——西阴文化(即庙底沟文化)的步步进逼之下,表现得十分被动乏力,以至在整个黄河以西地区逐步被取代。

只是当其仅存黄河以东的山东地区时,似乎才稳住阵脚。在与西阴文化的抗衡中,调整内部机制,积蓄力量,最后在西阴文化的影响下,过渡为大汶口文化。

远古中国两个强势部族集团的相向拓展,导引出一场旷古烁今的中原逐鹿,黄帝族系取得压倒性胜利,正式进入远古中国的“历史视野”,走上了中心舞台,开启了中国特有的“五帝共和轮值”时代,“酋邦联盟”初步形成。

由于酋邦联盟的协调作用,部族之间大规模的严重冲突得以化解,社会秩序得以重建,民众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在这种情势下,大汶口文化,亦即少暤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度成为一支强势文化,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外扩张。

向西最远曾抵达豫西晋南地区;向北越过渤海海峡,占据了辽东半岛南部;向南直抵淮河北岸,占据了原为龙虬庄文化(原称青莲岗文化)的广大地区。

3、颛顼到帝喾时期

帝喾、帝舜,是由少皞清部分衍出来的两个新兴部族,是为太皞帝喾部和太皞帝舜部。

所处时代约当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金石并用时期早段,亦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

少皞部的迁徙和快速发展,促使族群的繁衍出现了空前盛况,新的族群不断分衍。

具体地说,少皞部与黄帝族系媾和,在“东海之外大壑孺养颛项”,并“弃其琴瑟”,意味着文化属性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文化属性和表现形式的变化,又意味着部族成分和名称的改变。所以,少嗥在东海之外大壑所建之国,即应为太暤部兴起的神话映像。

其具体地望大致应在鲁中南山地东南侧,胶东丘陵之间靠近黄海狭长的“大壑”地带,包括今诸城、五连、日照、莒县一带。社会发展进程已步入早期国家阶段。随后,沿泰沂山系南北两侧的东西通道,逐步向西迁徙、发展,在今苏鲁豫皖结合部的另一低洼的狭长地带建立起稳固的前进基地,形成了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也称段寨类型)。

年8月,濮阳市文物部门在配合引黄工程发掘濮阳西水坡遗址时,发现了史前的殉人和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引起了学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4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