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乡村振兴莒县打出财政金融组合

近年来,莒县抓住被纳入“全省财金融合支持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覆盖范围”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引导银行、保险、担保、基金联动联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下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巧用财政资金撬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出台《莒县乡村产业振兴扶持办法》,设立产业振兴发展资金,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精品民宿、农业现代产业园等项目予以奖补扶持,对工商资本年实际新增投资1亿元以上的乡村振兴项目,按实际新增投资额的1%比例给予奖补。目前,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8家、示范合作社88家、示范家庭农场71家,培育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加大“政银保”贷款扶持力度,对“政银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进行保费补贴、超赔风险补偿及贷款本金损失补偿,有效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近两年累计拨付财政资金13.8万元,撬动贷款万元。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莒县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关于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实施意见》,设立乡村振兴“资金池”,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金全部纳入“资金池”,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实现由“撒胡椒面”变为“握指成拳”,让财政资金投向更精准、更高效,今年以来共统筹整合涉农资金7.5亿元。

莒县财政出资万元,设立经营权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和农业信贷担保三合一的风险补偿金。明确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形成的损失,由担保公司、县财政、合作银行按照6:2:2比例承担损失。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委托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每年度根据风险补偿基金使用情况及时补充。

创新普惠金融供给力,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立足莒县农业大县优势,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扶持力度,特别是对小店绿芦笋、库山丹参、果庄油桃等“一镇一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创新推出“大棚贷”,直接由家庭成员担保,减轻农户贷款难度,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设施大棚建设及日常种植,目前共计投放77户,金额万元。创新选取桑蚕和茶叶两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入选省级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项目。目前保险险种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产品,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承担保费万元,提供风险保障的金额达到6.6亿元,财政资金杠杆倍数超过23倍。莒县争创为省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县、完全成本保险试点县。

针对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农业园区+金融”,持续加大对县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社金融试点工作,联合省农担公司、金融机构探索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模式,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服务,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6.91亿元,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群体授信余万元,惠及经营主体户,有效破解了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的引导作用,疫情期间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给予全额贴息,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其中为名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贷款10.9亿元,占放贷总额的80%。

增强融资服务保障力,推进供给侧市场担保制衡。

强化融资担保“增信”,最大限度发挥融资担保公司作用,持续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累计拨付莒县长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降费补助和代偿补偿资金36.7万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推动“政策性担保公司+银行”政府增信业务,年以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办理融资担保万元,为自然人担保万元,切实破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把融资担保资金用在乡村振兴的刀刃上。

大力实施整村“授信”,实施“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开展整村授信和用信引导工作,评定文明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农村经济主体融资功能,为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截至目前,信用工程实现村庄覆盖率%,切实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

盘活农村“三资”“质押”,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和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风险控制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需实现质权时,金融机构可采取多种方式处置集体资产股权或抵押的承包地经营权,所得价款用于偿还债权人债务。累计完成股权质押贷款20笔万元,土地经营权抵押3笔万元。(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吴宝书栗晟皓通讯员李颖何晓磊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86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