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在线(公益记者张作娟冯立功)山东莒县讯:“祝英,去洗洗手,洗洗脸!”21岁的闫祝英听到后,慢慢走到洗手池旁洗手去了。能够听懂这么一句简单的指令,让莒县慧灵助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激动万分。
闫祝英来自莒县碁山镇杨家寨村的一个低保家庭,母亲段风叶带着闫祝英和弟弟两个智力残疾三级的孩子共同生活。母亲很少带姐弟俩外出,一直约束照护两个孩子在家中,几乎不与外界沟通。这让闫祝英到20岁了,还不能与人正常沟通,生活也不能自理。直到几个月前,莒县慧灵助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淑芹到该户进行走访,经与其母亲沟通同意后,由中心免费为闫祝英提供照护托养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闫祝英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就将大便拉进裤子里,小便尿在裤子里好几次。
当时,她能会的语言只有一直说“打它,打它”,还时不时地去别人身旁打别人一下或掐一下。面对这种情况,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对其进行感化、训练。和谐幸福的环境,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让闫祝英慢慢地有了变化。
一个月后,她见到人时会说“你好”,在工作人员提醒下不再尿裤子,大便也不会拉裤子里。三个月后,她语言方面有很大变化,会说“你好”“奶奶”“爸爸”“姐姐”“妹妹”“来了”“开门”“洗洗”“揉揉、搓搓”,“李娅呢”?同时,“掐人”的不良习惯也逐渐没有了。经过进一步锻炼,能够与人进行简单的沟通,生活训练后自理能力也有了进展。
目前她知道自己换下来的衣服要洗了,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她会简单地揉揉搓搓。也能听懂简单的口令了,比如“闫祝英去洗洗手,洗洗脸”,“闫祝英帮我拿过扫帚来”,或者其他一些常用的东西。“去拿自己的碗筷”,“叠叠被子”等。不能拿的东西,跟她说“放下”,她就会放下。当有人喊“闫祝英”三个字时,她有了回头的举动,知道是在喊她;跟她说话时会听,问她“好吃吗?”她会简单地回答“嗯”。
莒县慧灵助残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王淑芹说:“有一个智障孩子,往往成为该家庭苦难的源头,时间长了家庭就不太和谐。长期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又往往限制了智障孩子的发展,造成智力进一步退化、精神上萎靡或者有暴力倾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这样的家庭的帮扶,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救助,也需要对家庭的辅导、家庭成员的心理疏导以及残疾人本人的各种能力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促成这些智障孩子的蝶变,收到预期的效果。”
让残疾人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的家庭,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为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莒县通过“莒力助”综合服务平台,将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相结合,通过“物质+服务”的形式,为残疾人家庭提供综合救助和服务。
莒县慧灵助残服务中心就是通过该平台参与社会的组织之一,通过该平台,该中心已为51名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等多种服务,让这些人感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