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9日从山东省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过去几年,日照深挖全市特色非遗资源,在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上“想办法、下功夫”,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上“出实招、谋实效”,让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出一条具有日照特色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梅介绍,当地聚焦非遗生产性转化,助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打造“扶贫车间”和“非遗工坊”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推动非遗资源产品化、非遗产品文创化、非遗文创市场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趟出了新路子。
聚焦精准扶贫,因地制宜设置非遗“扶贫车间”。日照探索“非遗+扶贫车间”模式,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非遗项目,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扶贫任务较重的莒县峤山镇重点打造了“世昌砚石博物馆”,做活砚台经济。成功打造东港区三庄镇“影雕车间”、莒县夏庄镇“妈妈制造”合作社、岚山区黄墩镇任家董旺庄村的“草编车间”、五莲县汪湖镇“老粗布车间”等营销力较大的非遗扶贫车间,创造产值近万元,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余人实现就业脱贫,实现了非遗传承和扶贫产业的双丰收。五莲县汪湖镇和莒县夏庄镇先后被评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
聚焦生产性转化,突出特色打造“非遗工坊”。坚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各方参与”的原则,创新性打造集非遗传承、展示、销售的“非遗工坊”平台,探索出“非遗工坊+传承人”“非遗工坊+合作社”“非遗工坊+企业”三种模式,盘活了非遗资源,实现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结合。目前,全市建有非遗工坊77处。
聚焦交流推广,充分用好各类展会平台。从年开始,连续举办四届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邀请省内兄弟城市、对口援建重庆市黔江区以及新疆麦盖提县非遗项目参展参演,吸引市民游客2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万元。积极拥抱“高铁时代”,将非遗商品作为日照旅游宣传推介的重要内容,提升了日照非遗影响力。组织莒县过门笺、日照农民画、日照黑陶、五莲皮影戏、五莲茂腔、五莲割花等项目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展会活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特别是日照农民画及其衍生产品,还多次走出国门,赴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土耳其、德国、瑞士、丹麦等国家展出,赢得了世界声誉。
近年来,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还突出品牌打造,提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虹吸力”。当地立足文旅融合新要求,挖掘提炼特色非遗项目,扩大非遗品牌影响力,吸引各类优质资源往乡村倾斜,参与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文化动力。
比如注重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振兴新业态。细耕做活“乡村旅游+非遗”文章,推动非遗成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五莲县民宿旅游村窦家台子依托五莲煎饼、五莲豆腐等非遗美食项目,推出“全虫宴”,吸引大量游客打卡。莒县赵家石河村打造乡村记忆馆,将转秋千、过门笺制作等非遗体验融入乡村旅游,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模式,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日照绿茶、割花、黑陶等非遗项目在东夷小镇、诗茶小镇、春风十里等民宿集群均有展示。实施“后备箱”工程,推动日照绿茶、地瓜悠、黑陶、农民画等地方特色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充分发挥乡村驿站、乡镇游客集散中心的作用,扩大农特产品宣传和销售。今年刚开放的莒国古城部分街区,引入了莒县过门笺、莒县传拓技艺、赵氏砚雕制作技艺、安庄剪纸等非遗项目,方便市民和游客全面系统感受日照特色优秀传统文化。莒国古城二期建设中的百工坊,更是将非遗手工艺、民间手工艺等项目作为重点打造,既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也有力展现了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
注重非遗活动策划,提高乡村文化服务水平。每年组织举办日照渔民节、太阳文化节、黄墩闹春牛、圣公山庙会、屋楼崮庙会等十余个重点非遗节会活动。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进校园、进社区、进山村等活动,培育打造“我为山村种文化”“二月二舞龙大会”“日照非遗现在时”“弘德传艺授人以渔”“小小工匠成大器”等20余个特色文化品牌,“日照非遗传习大课堂”被评为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策划“日照非遗小姐姐”抖音直播带货活动11场,线上非遗产品销售额超万元。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