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峤山镇打造理响峤山品牌,推动理论

通讯员滕络先

“村里走出了我王老汉,吃罢晚饭走得欢。你要问俺到哪里去?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露露脸……”一张渔鼓,一对简板,再围上一圈坐马扎的群众,这就是一堂生动的理论宣讲。近一看,是远近村小有名气的“百姓名嘴”——渔鼓非遗传承人王佃相,在宣讲近日新编排的渔鼓戏《王老汉学习二十大》。

“还没听过瘾就结束了。”前集村的宋大娘听得意犹未尽,“打小就在大集上听王大爷唱,像今天这样的宣讲通俗易懂,老老少少都听得明白,真是好!”

基层理论宣讲开展得好不好,“谁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宣讲队伍上,峤山镇注重结合地方优势,吸纳一个个“小角色”来打造“大队伍”。“百姓名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宣讲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并且语言朴实,更接地气,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书面语替换成口头语、把普通话翻译成莒县话,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唠嗑,把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的道理。”峤山镇文体站长柳运东介绍说。

为更好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着力破解理论宣讲形式单向灌输多、互动参与少,内容抽象枯燥,不接地气等问题,峤山镇创新宣讲形式,通过“理论+文艺”的方式,立足峤山镇地方文艺戏曲特色,吸纳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剧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青年志愿者等队伍,创新渔鼓、周姑戏、琴书、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宣讲,打造了“理响峤山”宣讲品牌。让老百姓在听戏哼曲的过程中了解时事、掌握政策、开阔眼界。通过“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运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借助“微宣讲”凸显“大作用”。截至目前,“理响峤山”已推出6期。

同时,为了做好基层宣讲,峤山镇不断探索宣讲平台,用好“线上”“线下”两个阵地,打造理论宣讲全覆盖模式,推动新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今年6月份开始,依托爱莒县“广电智慧平台”搭建了峤山镇及试点村“广播电视台”,孟家庄村、东徐家村余户全部安装完成实现了全村覆盖,老百姓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在自家电视上观看镇村电视台上的视频,镇、村电视台上也专门设置了“理响峤山”频道。同步用好爱莒县文心号、魅力峤山视频号、大众网等线上互动平台,把理论宣讲作品及时高效传送出去,方便群众收看,将党的惠民政策和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小故事诠释“大道理”,说百姓话阐述“新思想”。下一步,峤山镇将继续做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引用群众熟悉的身边事、身边人等,从“小切口”揭示“大主题”,让每场宣讲都“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推动理论宣讲“宣”出特色、“讲”到深处,“声”入人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6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