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莒县发现的两尊ldquo红衣大炮

本来作为莒国人,不想在这个时候被人说蹭流量。但看着这个笑话越来越大,各媒体为了流量不辨真伪的乱转,很有必要科普一下。

红衣大炮最初叫“红夷大炮”,是欧洲的一种常用于战舰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前膛加农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后被称为红夷大炮(“红夷”是明朝对荷兰人的称呼,因为他们须发皆赤,所以称之为红毛,也称红毛番,后来简称红夷。当时和明朝有贸易往来,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明朝将引进欧洲的长款纺锤形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又一说为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也有后来的清朝对“夷”忌讳,因此改称红衣说。

据考证,明朝的红夷大炮最早是从被当作海盗、倭寇击沉的小股荷兰舰队里打捞上来的荷兰舰炮,也有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地铸炮的工匠带来的“吕宋炮”(两者均属于西班牙式纺锤形加农火炮)。

明朝随即开始仿制,并获得了成功。红衣大炮威力巨大,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史料记载,后金军在攻城时,袁崇焕指挥明军用红衣大炮轰击,后金军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成军以来首次被挫败,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后金军连续攻城两天,没有丝毫占到便宜,于是,只得撤军,史称“宁远大捷”。甚至传说努尔哈赤也被炮弹击伤后发作而亡。

另就莒县这两门“红衣大炮”说下不真实之处共同探讨。

1,首先是铭文“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八年,清廷用比利时人南怀仁制造了三种火炮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均载入清朝官书《钦定大清会典》。

所以真实炮身应镌刻上述三类名,而非把红衣大炮镌刻于上。打个比方,红衣大炮是个俗称,真名应该是上述三个之一。

2,“红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只有一个“制”字用了繁体。康熙字典中的“红”,是绞丝旁下面是个“小”字。“炮”字宋代就被发明出来,这个没问题。还有一点,在清代,直接提到皇帝的年号,一般要写在所有文字的最前面。或另起一行表示尊崇。此外格式上也不应该如此直接排下来。

3,康熙八年,是公元年,到现在已经有年,凸起的阳文铸铁字迹如果还如此清晰棱角分明,难道是造出来后一直放在弹药库里存着?

4,从照片上看,这两尊炮像铸铁炮。清代铸铁炮炮身都有多重加强箍;另外这两门炮的炮耳的位置不对且小得吓人。炮耳是所有身管火炮与炮架连接并且起到操纵俯仰和固定作用的结构。一般都在全炮的重心附近,这样才方便操纵和移动。这个炮耳严重怀疑放一炮会散架。

其实现在很多博物馆和网上有不少明清时古炮实物和图片,一对比就可知真假。

另外今天同时还看到了某大报发的图配文,说的本来是麦子,配图却是稻子。

趙燕雲

赞赏随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