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距今五千余年,位于郑州荥阳。
西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复原图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今是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而三幅出土于西汉马王堆三号墓的古代地图显示,中国人运用北斗恒星“导航”的历史,超过年。10月19日,新华社刊发文章《多年前,中国人已用北斗“导航”》,古老的“北斗”再次引发世人的
北斗星是古人最早膜拜星宿
北斗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北斗七星信仰是中国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距今一万年前的内蒙古翁牛特旗白庙子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有早期北斗七星岩画。距今多年前的山东莒县凌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过刻有北斗星斗形的陶器,用7个圆圈象征七星。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墓葬遗址中,发现有蚌壳堆积塑造的三角形与两根人胫骨组成的北斗形象,蚌塑三角形代表斗身,胫骨代表斗柄。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大量拜祭北斗的记载。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上更有彩绘的北斗天象图。
北斗星成为古人最早的膜拜星宿,与其确定季节、推断月份、导航方向的功能密不可分。
《史记·天官书》有言:“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北斗七星随着不同季节的变换,出现在天空的不同方位,其斗柄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一周,就是地球公转一年,四季交替一周期。古人便依据七星旋转规律和黄昏时分斗柄指向确定春夏秋冬、厘定二十四节气等时令——这就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斗建”。
因北斗七星能厘定时节、导航方向,古人逐渐赋予其掌管天下众生富贵寿夭命运的神性。古人认为北斗是宇宙的中心,藏布元气,繁衍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都随北斗斗柄的指向而变换,北斗在信仰世界中成为造化之枢机,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消灾度厄之力,民间由此把北斗称为“延寿司”。
天上星辰万万千千,都随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有“众星拱北斗”之说,所以北斗又和帝王有深度关联。古人认为,“北斗有七星,天子有七政”。北斗七星的明暗变化,可以作为君主德行好坏的象征、国家治乱兴衰的预示。与此同时,天子所在京城的建筑布局,也往往模仿北斗之形,使京城位于天地之中,以彰显天子权威。(本报综合)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