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周学泽
会盟碑
东安古城所在地(今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
《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时期东安古城附近标注:浮来(包来)
春秋时期,鲁隐公和莒国人有一次著名的会盟。关于这次会盟的地点,有不同说法,至今已经困扰学界大约年。
《春秋·隐公八年》记载:公及莒人盟于浮来。鲁隐公八年,是公元前年,辛卯日据推算为农历九月二十五,但“浮来”在哪里?
现在山东叫浮来的地方,只有莒县的浮来山。浮来山如今是AAAA级景区,山上有一棵树龄余年的古银杏,历经多个朝代,被人们称作“活化石”。
盛传于世的说法是:莒鲁两国国君会盟,就在浮来山这棵古银杏树下。如今古银杏树下,立有一块石碑(右一图),上刻“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是书法家武中奇年重游浮来山时所书。
记者近日采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任相宏,他考证认为2多年前这次鲁莒会盟地点并不在莒县浮来山,而是在今天的沂源县东里镇原东安古城一带,考古发掘、地理学记录和史学记载可相互印证。
鲁莒在哪里会盟
《春秋》成书之后,出现三本解说《春秋》的书:《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在这三本解说书中,都记载了鲁莒会盟旧事,但会盟地点,《左传》称为“浮来”,《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则作“包来”。
《左传》载: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
《春秋公羊传·隐公八年》载:“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螟。意思是:九月二十五这一天,鲁隐公和莒人在包来结盟。蝗虫成灾。
《春秋穀梁传》记载: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螟。也说当时有蝗灾。
“浮来”和“包来”并非两个地方,在上古读音中,“浮”和“包”音近,可以相通,如《周易·系辞下》中称“伏羲”为“包牺”。
《春秋》三传中,《左传》最早,传为公元前年—前年之间由左丘明所著,实际成书于战国中期;《春秋公羊传》作者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实际成书于西汉景帝时期;《春秋穀梁传》是战国时鲁人穀梁赤所著。三本书始作于春秋或战国,记载的是同一件事,会盟的地点只会有一个,这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浮来”和“包来”是同一个地方。
但“浮来”在哪里?
“莒县说”被清代学者否定
任相宏教授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