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阅尽三千年有一种生活叫漫游古城

清晨从第一缕阳光开始,唤醒沉睡的万物,古城、日出组合在一起,似乎是千年的相约,浪漫温馨。蓝天白云下,莒国古城,恢宏壮观,拱辰门楼,巍峨耸立,旌旗猎猎,金碧辉煌。一排排、一串串“莒”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随风摇曳,带着吉祥,向着阳光。

女儿已有好久没回家乡了,今借参加学术会顺路之机,到古城转转。我们穿过拱辰门,踏上青石板,有铠甲将士把持城门,古装汉服的游客穿梭往来,那古韵长街,次第展开,那明清建筑,唐风汉瓦,鳞次栉比,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千年,宛若听到,春秋战国,鼓角齐鸣,那木轮车吱嘎滚动的声响。也似乎来到了江南古镇,那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

不必远足,在家乡就能欣赏到似江南的美景,韵味悠长。你瞧,是谁家女子,立在步云桥头,手持油纸伞,一裘素雅淡装,云鬓高挽,袅袅婷婷,雨丝朦胧,荡漾秋波。在光与影的交汇中,护城河水云雾缭绕,如薄的轻纱,如水的绸缎,如绿的霓裳。桥头走来一介书生,衣袂飘飘,轻歌曼舞中,演绎着一段千古传奇,如西湖断桥上,白娘子与许仙缠绵相会。桥下,游船悠悠,宛若人在画中游,垂柳如烟,轩窗半掩,古琴弹奏声声慢。

商业街铺一应俱全,有酒坊、茶社、咖啡馆、莒国印象、莒礼文创、国学馆、养生馆、全羊汤、特色小吃......各种网红打卡点,亮相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展馆,莒文化元素的工艺品目不暇接,有质地细腻、发墨如油的莒地石砚台,有古银杏形状的工艺品,还有象形文字“日云山”的吊坠项链,人气满满。小姑娘正梳妆配饰,精心挑选。

舞台上,《莒鲁会盟》的戏曲正演绎着千古流芳的故事;转角处,吉他手动情的摇摆,弹奏着动听的歌谣,舞者们摇曳生姿,美目流盼。每到节日里,周姑戏、古装戏、太极拳、歌舞演唱会、社火大联欢,便会轮番登场;技艺高超的划旱船,扭秧歌,龙狮表演、武功杂耍,也红红火火,锣鼓喧天,精彩纷呈。许愿长廊悬挂着五颜六色的祝福卡片,随风起舞,随同的小儿子也欣然写下吉祥语:“祝愿家乡越来越美!”那红彤彤的色彩,映红了一张张如暖阳的笑脸。

时光消磨了万物的流年,却给予万物再生的优雅。家乡文化底蕴深厚,各种莒元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造作品丰富多彩。有剪纸、过门笺、泥叫虎、彩葫芦、宫廷风筝等。在剪纸大厅里,五颜六色的剪纸图案千姿百态,有“四季银杏”“莒州八景”“莒国故事”“民间传说”......其中“过门笺”是莒县剪纸艺术中的代表,它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剪纸物语向善向美.只见一个木墩、一把木锤、几十把刻刀,一张彩纸随着一剪一刻,逐渐变成了一幅精美的图案。有“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喜气盈门”不一而足,流传着“过门笺、过门笺,落在地上都是钱”的美好寓意。

我捏起一张过门笺,对着光晕,那中间镂空的图案和底部的穗头,在七色光的照耀下,宛若“小女子”袅袅婷婷,疏风掠月。每到春节之际,便摇曳在家家户户的门楣之上,清婉倩丽,舞姿优雅,花枝招展,笑脸盈盈,既有驱除邪祟之寓,又有纳福吉祥之意。过门笺源于明清之交,后不断继承、发展、创新。莒县过门笺连续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中的优秀代表。

一声吆喝婉转动听,“大碗茶、大碗茶,滚烫的水、烫嘴的茶,上面漂着茉莉花.....”老舍茶馆的“店小二”热情地吆喝着。店外大茶筒热气腾腾,二分钱来一杯,我也扫码品尝着,茶水清香扑鼻。馆内一碗大碗茶、一份京味小吃、一场脱口相声,一段国粹京剧,谈生意的,会友的,叙旧的游客慕名而来,享受着古城里的“北京味”。在捏面人、画糖画、手工软糖摊位上,人头攒动,伸长着脖子观赏手工艺人展示的绝技,令游客们拍手叫绝。各种特色小吃也轮番挑动着味蕾,烧烤、贴包、全羊汤......令人垂涎三尺。一串串糖葫芦与一串串灯笼交相辉映,映红了一对新人的脸,他们将一颗糖葫芦彼此送到对方的口中,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令娇容荡起了幸福的红晕。

柜台上一只只可爱的泥叫虎,引起了女儿的喜爱。记得小时候,泥叫虎是我最爱的玩具,一张一合发出的哇呜声,是童年传来的回音壁。女儿手捧一对泥叫虎,要寄给上海的闺蜜,闺蜜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29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