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城将绿绕,阡陌交通民心融。在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中,莒县落实精致城市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特色发展,力求坚持自己的文化历史特色,不“贪大求洋”,力避千城一面的“趋同性”,以“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定位,彰显历史厚重感和现代文化气息等城市个性,致力打造生态宜居精致之城。
灵动“水脉”刷新莒城精致底色,做好城市水文章,莒县得天独厚———沭河、柳青河一东一西纵贯南北,护城河、店子河……条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赋予了莒县独特禀赋。“在水一方”、沭水拖蓝、“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莒县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做水文章,让城市活起来、美起来。
瞄准“借山水胜景,揽天地入怀;扬古莒文化,绘沭河景观”的目标,莒县着力建设集观赏、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沭河两岸,采用“珍珠项链式结构”,布置了城市绿洲、沭水拖蓝、古今夕照、长波望月、泓天一水等10余处主要景观功能区和50余个景观节点,形成了景观空间和情感空间的双重螺旋。
目前,莒县已完成沭河公园喷泉广场及刘家址坊溢流堰建设工程、护城河引水景观工程,持续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工程,并对护城河、淤泥河、民主沟、孙家沟等36公里的沟渠进行疏浚清淤和生态修复。
河道即景点、道路即彩带、旅途即旅游。莒县在新城实施店子河湿地景观工程,把沭东自然风景元素引入城区,建成拦蓄水坝14座,栽植竹子、黑松等苗木18万余棵、地被植物4万余平方米,建成沿河绿道5公里。在老城实施柳青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对沿岸两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铺设污水管道13.5公里,建设4处湿地,拓宽水面、梯次绿化提升景观效果。现在的柳青河依如其名:绿柳如烟,青翠飘然。
曾几何时,河道黑臭的“城市病”也让莒县人为之苦恼。住在向阳小区的居民韩为强感触最深。他告诉记者,“以前走到附近就能闻到臭水味,尤其是夏天,各种垃圾漂在水面,现在空气好了,河流清了,我们从‘背水’而居不敢开窗,变成了每天都享受水景房。”
“落脚”幸福莒城,“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自年以来,莒县对孙家沟、刘家沟、护城河、淤泥河、民主沟等河道开始进行集中整治,到目前对仅有的老五支渠、刘家沟西支流两处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整治,一条条河流、沟渠变得清澈见底,“推窗可见碧水鱼翔”正逐步变成现实。
阡陌交通,民生路网畅通莒城精致“内循环”。莒县用5年时间攻坚城市“内循环”,多天的努力与坚持,只为“让群众用得到、用得好”,投资6亿余元,完成龙泉路、信中路等75条道路建设改造。
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发展”的城市框架,莒县以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其中老城区以“九纵十六横”为骨架,建成余公里道路,沭东新城以“十纵十五横”为骨架,建成80余公里道路。一河两城、5座跨河大桥建成通车,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环状路网结构。
“前两天我婆婆在做饭时因为低血压突然晕倒了,我赶紧打医院,得到及时抢救。多亏了刚修的公心街,节约了5分钟的车程。医院要多绕路不说,幸福公寓前边的路两侧都是商铺店面,经常堵车,现在沿公心街向北多米就到了。”让林女士深有感触的岳家村公心街,长约米、宽8米,配套建设人行道、雨污水管道以及照明设施,联通银杏大道和北坛路。
别看只有几百米,路一通,群众的心就通了。
自去年以来,莒县已完成10条“断点”道路和背街小巷的改造,改造道路全长约7余米。宝珠山路跨店子河桥项目、北坛路拓通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和“大动脉”……
绿树成荫,“绣花功夫”打造莒城精致品质。在位于信中路与岳石路交会处的街头公园内,过去附近居民避之不及的荒草地,如今已成为大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推开家门,市民只需要步行几分钟,就可以走进公园、亲近自然。
按照“米见绿,米见园”的原则,莒县以小、多、匀、精为特色,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破硬造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建成街头绿地30余处,如今的莒城街头绿地、口袋公园“星罗棋布”。
每天傍晚和老伴儿在门前的莒州公园散步,已经成为57岁的李梅芬阿姨的生活常态:“以前晚上就是在家看电视,后来莒州公园建好了,我们就经常出来走路,既能看风景,又能锻炼身体。”
在莒州公园,还为年轻人设置了运动区,篮球场、足球场一应俱全;为老年人设置了健身区,安装了健身器材;为健步爱好者设置健康绿道,绿道两侧安装了休闲座椅,让市民乘凉休息……除了把公园景观建得精致、精细、精美之外,便民利民是莒县城市建设的更高目标。
“路在绿中、房在园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一组数据解开莒县精致城市的“密码”: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园林绿化覆盖面积公顷,园林绿地面积公顷,公园绿地面积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绿化覆盖面积公顷,绿地率39.16%,绿化覆盖率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6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