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芦笋一株绿中的美好向往

临近中秋,莒县绿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勇的电话每天都是“热线”状态:河南、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纷下单订购芦笋酒,仓库每天的物流单据都要百余张。

从无到有、从生产单品到全产业链,一株小小的芦笋在李守勇手中变出了花样,成为一方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李守勇说,他的心底有一幅“遍地芦笋皆真金”的美景蓝图,他会好好利用起这株土地赋予的致富宝,让更多人知道莒县绿芦笋的好,让芦笋酒、芦笋茶、芦笋粉等更多产品走进国人的生活,让更多莒县村民因为这株“绿”富起来。

以质量为媒,芦笋“产业链”开始萌芽

说到芦笋,人们并不陌生,嫩嫩的笋杆置入热水中烫一烫,加点简单佐料调味,就是一道清爽可口且营养价值极高的菜肴。

因为营养价值极高,芦笋一直被称为“蔬菜之王”,而莒县浮来山街道的芦笋因色白、皮薄、香脆和肉质细腻,一直就是芦笋界“香饽饽”般的存在,受到国内外食客的追捧。

“一直保持50多亩基地,我坚信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李守勇与绿芦笋的缘分开始自年。这一年,莒县从临沂引进了绿竹笋,这对当时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陌生植物,怎么吃?怎么卖?能否受欢迎?都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疑问。

经过10年摸索,时间来到年。这时,莒县芦笋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出口的绿芦笋供不应求,李守勇经过对市场的广泛调研后意识到一个问题:一直卖原材料只能赚最少的钱,如何利用产地优势生产高端产品,让竹笋价值翻倍?

综合各种现状后,李守勇决定再次南下学习。这一次南下彻底打开了他的眼界,芦笋茶、芦笋粉、芦笋酒、芦笋面等产品早已在安徽等地打开市场,而在山东市面却完全没有这类产品的踪影,“健全芦笋产业链”的想法开始在李守勇心底萌芽。

“绿芦笋”渐渐成了大伙儿眼中的“金疙瘩”

新鲜芦笋被营养学者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众多蔬菜中的佼佼者。研究显示,以新鲜芦笋为原料,经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的芦笋药茶,不但继承了芦笋本身的营养,同时还有着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降解结石、清心助眠的益处。

新鲜芦笋产品销售渠道有限,何不制成茶,既提高了收益也拓宽了产品类别。

有了制茶的想法后,李守勇非常兴奋。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寻找制作芦笋药茶的加工技术,但他等来的却是一家家茶叶加工企业的否定答复———不可能,芦笋所含的水分太高,现有的技术无法支持生产。

质量好的芦笋含水量都很高,这个原本的“卖点”却成了制茶的“槽点”,火候大了可能炒糊,火候小了则会使营养物质随水分过度流失,怎么办?

虽然困难重重,李守勇却没有放弃,他把铺盖搬到炒茶厂,开始和工人一起琢磨火候。

经过20多天的努力,李守勇终于成功。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年,但炒制第一批茶当天的情景李守勇至今记忆犹新:他亲自将芦笋清理、切割,选取优质笋尖、笋杆部位后,看着工人进行专业的高温杀青,再经过发酵、低温脱水后,芦笋本身的水均衡达到最佳状态。

年,李守勇的“绿坤”芦笋系列产品已经在市场占据很高口碑,尤其是芦笋茶销往全国各地,成了大伙眼中的“金疙瘩”,中国芦笋研究员对产品的认可度极高。但是,李守勇并没有满足现状,因为他的目标从不是赚钱,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芦笋的好,让更多人了解莒县的绿芦笋产业,让更多父老乡亲能够和自己一起致富。

拓宽芦笋产业属性

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虽然在国内芦笋市场摸索了十几年,但李守勇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农民”,不管生意多么红火,他总会倒逼自己去思考,如何能够价值再大化?如何能够让更多百姓凭着这一方土地致富。

李守勇说,他平时爱看新闻,看着哪里有关于乡村振兴的好做法,他就会记在他的笔记本上,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考量发展的可适性。他说,他想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扩大芦笋规模,甚至考虑以田园综合体或“芦笋节”的方式,让芦笋产业附上旅游属性,既打响了地域品牌,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以此形成长效运营机制。

“就像一种乡愁,不管到哪儿我都愿带着咱莒县的绿芦笋,在它面前,什么鲍鱼海参都黯然失色。”在李守勇的规划里,他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就是站在放眼可及的芦笋地里迎四面八方来客。他说,不管前路再难都不会放弃,因为那一株株芦笋代表着一方百姓的口粮,他会持续不断地创新,继续选择好品种、继续与国内芦笋产业专家合作,以保证品种的正规和种植技术的强有力后盾。

时序轮替,李守勇与芦笋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他说,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一个场景:仲夏时节,他站在翠绿的芦笋地里弯腰收割着,汗水顺着脸颊滴进泥土里,可日头再烈也没人喊累,因为,收割的每一刀都是大伙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蒋月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0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