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过门笺

莒县“过门笺”

文/刘硕颖

“再高点,贴吧!”临近春节,各家各户都在贴春联、贴福字,为来年图个好彩头。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不被大众熟知的过年习俗,这些习俗蕴含着优秀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明。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生根发芽,一代又一代默默地传承。

“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春节之前,山东省莒县的农民会在自家门框和窗户框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大红大紫的过门笺烘托着春节喜庆的节日氛围。

“到我是第七代了,我的儿子女儿也都会。”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的来逢强是来氏过门笺的传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家里老一辈做过门笺(“过门笺”又称“过门彩”,是一种用红、绿、黄、粉红、紫、蓝等彩纸刻制而成,在春节期间和春联一同张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艺术,在莒县及其周边地区极为盛行,是当地春节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已经57岁的他,从没停止过门笺的制作。

随着时代发展,手工制品逐步由机械取代,人们逐步使用印刷的春联、机器切割的过门笺,手写春联和手工制作的过门笺显得有些过时,机器制作的春联、过门笺更省时省力,且手工制品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在传承中沉淀下来历史的厚重感和对传统文化深切的归属感永远不会过时。

“我老伴儿不让我做,怕耽误农活。”来逢强说,“确实做这个东西很费时间,现在机器印刷太快了,又便宜量又大,我现在坚持做下去,唯一一个目的,就是把老祖宗的这个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进入新时代,来逢强更是从刀、纸、图案的构思上下功夫,在继承和发展上做文章,努力使作品顺应时代,迎合民意。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过门笺,价格比以往有了提高。他还带动村民参与进来,在每年年底逢大集的时候进行集中制作,既传承了这一乡村习俗,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丰富了乡村文化市场。

每年三十,站在莒县夏庄镇大庄子村的田野上,放眼望去,你就能看到迎风飞舞的过门笺与春联交相辉映,给村庄装点上了节庆的喜悦,给新春佳节带来了无限生机、欢乐和喜庆。

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

责任编辑:刘树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3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