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地名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酄”huān,形声字,也作‘’,从邑雚声,‘酄’字目前最早见于新蔡葛陵楚简。楚简的‘酄’字写作左邑右雚;东汉《说文》小篆改作左雚右邑。邑,多与地名有关;雚,喙部或颈部延长的鸟(雈)。造字本义:地名,春秋时期鲁国的城邑,今属山东省肥城市。扩展阅读:
新蔡·甲3.32:“□獻(献)馬[?之月],乙還(亥)[?之日],酄喜以定□”
新蔡·甲3.:“以□防不害、酄回(?)二人受二。攻(妻)連爲攻人受六。”新蔡葛陵楚简所记录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期(公元前年左右),墓主人是楚国的一个封君——“平夜君成”,“平夜”是封地,“君”是封号,“成”是人名。封君的地位相当于楚国的上卿,身份等级仅次于楚王,而高于“大夫”和“元士”。
公元前年,齐国大举兴兵讨伐燕国,一度灭亡燕国。公元前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周赧王五十四年(公元前年),楚国趁秦、齐、韩、魏、赵诸国兼并混战之机,发兵攻打鲁国,攻占徐州(今山东微山东北)。并于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年)灭鲁,迁鲁君于莒(今山东莒县),鲁亡。
备注:
新蔡·甲3.32属于“卜筮简”,其主要描述的内容是“歳貞”,是楚地常见的貞问,大致每年举行一次。
新蔡·甲3.属于“受??简”,其主要描述的内容是别人对墓主馈赠物品的清单。该竹简中的‘酄’应是地名。
据《春秋·定十年》(春秋末期):“齊人來歸鄆、讙(酄)、龜陰之田。”《春秋傳》(南宋):“齊人來?(归)酄。”推测,‘酄’原是鲁国的城邑。该段描述了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齐国归还了鄣邑、酄邑和龟阴邑的土地。接上,新蔡·甲3.33:“齊客陳異致福於王之歳獻馬之月,穌□以尨爲君卒歳……。”。其中的“齊客”即指“齐国来的客人”,可作‘酄’为战国中期齐国下属城邑的佐证。据说春秋战国时期的‘酄’即为今山东省肥城市,但如图可见,在春秋时期,肥(肥城)与讙(酄)分属齐鲁两国。按现代的地图来说,‘酄’应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附近。
古文释义
呼官切,音歡。
魯下邑。
濟北蛇丘縣。
一作讙。
齊人來歸鄆、讙、龜隂之田。引《傳》作酄。
又驅圓切,音弮。鄕名,在聞喜縣。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