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不止齐鲁文化一县城乃商朝古国,曾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莒,夏为莒部落、莒方国,商朝为姑幕国,周为莒国,因其爵位为子爵,故又称莒子国。约公元前年,西周封少昊氏之后兹與期于计斤(今属胶州),后迁莒。莒为己姓或赢姓,存国至战国初期、公元前年为楚所灭,传30世约多年(一说年),因楚国实力不及,后归齐。

莒,主要用作地名,另外用于莒姓氏,亦有说是古代容器或者某种植物的名字。作为地名,莒地名多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有六地,江苏、浙江、山西各一地,福建已知三地(处),台湾多处。作为姓氏,已知有天津静海区有莒姓人聚居,山东牟平养马岛曾名为“莒岛”,是因“莒”姓人聚居于此岛而命名。作为容器和植物名字,见于《诗经》等文献。

莒,古字见于出土陶器、青铜器和齐国、莒国刀币以及竹简,已知有两周、秦、楚、齐等国文物。莒字为形声造字法,其形从“竹”或“草”,汉代以后“竹”、“草”合流。其音多从“虎”、“且”、偶有“邑”等。秦统一文字后由篆到隶到楷至今无有大变。

莒,文明根脉深有万年,较著名的为五千年前大汶口文化,这个阶段莒地出现了文字,有了社会组织和阶层和贫富分化;夏商一代,莒属东夷文明圈;两周、春秋时称雄华夏东方,出土有钟鼎文有“端端雍雍,闻于夏东”;战国以降,莒国衰弱,秦灭六国,置莒县,后代有城阳国、莒州、莒县,“莒”字千年不变,文脉绵长。

莒,地域范围千年以来核心无大变化,核心区集中于今莒城一带。史志及考古可用资料显示,公认的莒地北含今胶州中南部、诸城、安邱南部、临朐南部、沂水、沂南大部、临沂城大部(费县东)、江苏赣榆、东到大海,势力范围曾达到过枣庄,因春秋时鄫国(今枣庄市)曾一度沦为莒国附属国,此范围应属狭义的莒文化圈。广义莒文化圈应包含以莒命名的中国东部沿海鲁、苏、浙、闽、台的全部“莒”地名地区,以及相对处于内陆的山西省(莒山县),还应包括“莒”氏宗祖文化及其他与莒相关联的文化。

莒,据传有史书,至于因何无传无存,今无据无考。研究莒史,先秦以《春秋》及《三传》、《史记》、《国语》、《管子》、《晏子》《山海经》等,犹以《春秋》及《左传》,史家有“一部《春秋》半部莒国史”之说。后有《两汉书》、《二十四史》等史志零星载记以及诗文旁证。然历史浩远,人事繁复,真伪难辨,为后人厘清莒国(地)历史原貌增加了重重困难。

莒,人文荟萃。莒地出土的文物仅莒州博物馆馆藏就有1.3万件,驰名中外的陵阳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牛角号、以及最古老的陶文是莒地文明之“双璧”,以其为代表的大量出土文物和人文遗存,更是辅佐研究莒文化的重要依据;这里有中国最古老长城之一齐长城穿越北境;这里是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注《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故乡;是“毋忘在莒”、“城阳山中”、“一箭之仇”、“管鲍之交”、“曾子仕莒”等成语的发生地和策源地;是宋平同志的故乡。

这里出土有最早的文字祖型“大口尊陶文”,曾建有春秋时期面积最大的古城——莒国故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项目的代表性传承地;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查拳”、“莒县周姑戏”、“莒北秋千会”、“莒北舞龙舞狮”项目的代表性传承地。

莒,山河相依,适宜生存。莒县目前辖20处乡镇(街道),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活了近万人,强大的自然承载能力即是证明。莒地处于黄河下游、潍河、沭河上游,沭河纵贯南北;

这里四季分明,是中华二十四节气思想形成、实践的核心地;这里地貌完整,水系适中,土壤植被合谐,是一个适合生存、生产、康养的理想目的地。三千年的莒国故城一直建在沭河冲积平原的高埠之上,四千年高龄的银杏树依旧长青、屹立于浮来山,亦可成为莒地是人类生存首选之地的有力佐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5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