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记
文/王永港图片/网络编辑/王永港
1
又是一年秋收,田野里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现代化的机器基本上代替了手工,然而,我却总是怀念着小时候的秋收。尽管那时候忙碌,尽管那时候劳累。
印象最深的,当数收地瓜。是的,在记忆的深处,对于地瓜,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情。
可以这样说,我是吃地瓜饭长大的。在我的老家,鲁东南地区,地瓜是农家最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还记得小时候,每年秋收,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我们这些小孩子,虽然顶不上一个劳力,但作为半大小子,在农忙时节,也能给家里帮很大的忙。
2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鸣叫着,在云层间穿梭着,飞向南方。年少的我跟随着爷爷,在地里劳作着。
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也花白了,那一缕山羊胡须在风中颤颤巍巍地晃动,破旧的毛衣,正随风飘扬。那把早就让爷爷打磨的锃亮的镢头,正在爷爷手中上下翻飞着,一堆堆鲜艳的红皮地瓜欢快地滚出地面,在秋日的阳光下,愈发鲜亮。
“爷爷,休息一会儿吧!”
抬头,爷爷黝黑的脸上晶莹的汗珠,正顺着脸颊一滴一滴地滑落。
“奶奶给泡的茶叶凉了,过来喝点吧。”我大声喊着爷爷。
“哎,这就来!”
爷爷嘴上答应着,却仍旧飞舞着镢头,继续劳动着。
是的,刨地瓜是赶时间,赶天气的。因为趁着天气晴朗,尽快把地瓜刨出地面,用轮铡切成片,晾晒干,才能收回家。这个过程需要三四天的时间,如果赶上阴雨天,只能眼睁睁看着地瓜在地里,刨不出来,或者有的刨出来却不能切成片晾晒。最害怕的就是那种正在晾晒的地瓜干,因为遇上阴雨天,会成片成片的腐烂。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因为遇上阴雨天,半夜起床去地里拾地瓜干的情形。
天是阴沉沉的,没有一丝光亮。满天的星子不知什么时候躲了起来,只有那一声两声的风声吹过耳际,发出几声呜咽。睡意朦胧中,被大人叫醒,手里提着篮子,拿着编织袋,跟随着手推车的咯吱咯吱声,迷迷糊糊走在乡间的羊肠小道上。
天愈发的阴沉,没有一丝声响,连平时叫的最欢的蛐蛐也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只有山坡上那一明一暗的马灯,在漆黑的夜里,闪闪烁烁发着微弱的光。
3
刚下来的新鲜地瓜,奶奶会做成各种美食。
地瓜刚下来,奶奶最先做的就是那一锅地瓜饭。把新鲜的地瓜切成大块,加上大米,放大锅里炖。那种带着新鲜地瓜的香气,合着米饭的香味,弥漫着整个屋子,让人心醉。奶奶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就是这地瓜饭,一锅又一锅,养活了一家十口人。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烙的地瓜玉米煎饼。刚下来的地瓜,掺杂着刚下来的新鲜玉米,上磨磨成糊糊,奶奶早早准备好柴禾,支上鏊子,一清早就烙一盆透着地瓜跟玉米香气的煎饼。我总会蹲在奶奶身边,看奶奶烙煎饼,奶奶烙好一个,我给摞一个,一边摞一边还就着大葱吃。奶奶烙完了,我也吃饱了。
奶奶总会捡最好的,用包袱包好放在篮子里,炒上两个好菜,一壶酒,让我去地里给爷爷送饭。
“爷爷,饭来了!”
老远,我就看到爷爷正高高扬着镢头,嘿呦,嘿呦地刨着地瓜。
“爷爷,奶奶刚烙的地瓜煎饼,还热乎着呢。”
风轻轻从身边吹过,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正在悠闲地四处游荡着。我躺在田埂上,看着爷爷正美滋滋地吃着奶奶烙的煎饼,不时喝上一口小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些年,因为忙秋收,爷爷整天整天待在地里不回家,奶奶说,这就是爷爷的命,因为爷爷一辈子喜爱着土地,眷恋着土地。
4
又是秋天了。
几片黄叶在风中飞舞着,打着旋,像一只只蝴蝶,落入草丛中。
然而我却再也不能跟随爷爷去地里秋收了,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地瓜饭,再也吃不到奶奶烙的香喷喷的煎饼了。然而,跟随爷爷去地里秋收的场景,那一堆堆鲜红的地瓜在地里翻滚的情形,却历历在目。
是的,无论我走多远,离开家乡多久,那一个个鲜红的地瓜,爷爷那高高扬起的镢头,都会留在我的记忆最深处,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王永港,80后,日照莒县碁山镇人,居单州,一个为爱而生的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