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来山之文化情结
——莒县浮来山‘福寿文化节’札记
图、文/周绪维
莒国文化,源远流长。—题记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中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虽未到过黄山,但徐霞客的诗句却让我对游山乐山有了一种更深的认知,对祖国知名山川地理坐标的文化或文学意义有了更高层次和更加透彻、深刻的体会。有学识之士曰:“不到浮来山,枉到莒县。”这个论断观点也许带有一点点夸张的言辞,但至少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浮来山景区古迹、景点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可观赏性的大小,也算于我心有戚戚焉吧。初次来莒县的人,不去拜谒浮来山千年古刹定林寺内的天下第一银杏树,犹如外国友人来北京未达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和观赏故宫建筑群,未达八达岭长城俯仰气势磅礴、腾挪跌宕的雄伟万里长城那样遗憾。角度决定视野,古迹彰显历史。三千年的泱泱莒城史,四千年的不朽银杏树,五千年醇厚的文字衍变历史,这就是对莒县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地域文化脉络发展的一个清晰的辩证定位。藉此,到了莒县一定要去浮来山看看饱经千年风霜雨露与沧桑的古银杏树;参想、遥望当年鲁公和齐公在此歃血为盟、运筹帷幄、共襄富国强兵的豪迈愿望;一定要去参观、跪拜一下闻名遐迩的文学理论奠基人刘勰故居--定林寺校经楼,用心去度衡、揣研《文心雕龙》对后世文学辩证的恩泽与引领、推动作用;一定去根雕陈列馆领略中国民间根雕艺术独具匠心、深厚的精髓,追溯和体会海外游子骨子里那份强烈的对故土、故人、乡音魂牵梦绕的眷恋和浓浓的纯粹爱国情愫;一定要去定林寺大雄宝殿顶礼膜拜、揣摩源远流长的道教、佛教博大精深的传统信仰文化的精粹与内涵……。
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著名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国际绿色人文景区,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魅力景点之首,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森林氧吧”之称,是夏季避暑胜地,冬季休闲运动场所。浮来山又名浮丘,海拔.9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由飞来峰、浮来峰、佛来峰鼎足而成,三峰拱围相连形貌似卧龙,独具清雅灵秀之韵,乃大自然鬼斧神工、独具匠心的智慧大手笔之作。
本着崇尚自然生态、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旅开发原则,让外部游客进一步了解莒县浓厚的人文地理与古迹景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浮来山由来已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多年来莒县县委县府相继斥资打造观光、休闲娱乐一体化的地方特色旅游景区,以及在各级政府宣传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多渠道大力宣传、推广、推介下,如今的莒县浮来山风景区早已名扬四海、知誉国内外,被列为山东省六条主要风景观光旅游线路之一,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良好的自然生态与文旅环境、众多的古迹文化景点多次上镜中央电视台并被专题报道,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风景区是集游览、餐饮、娱乐、购物、健身、古地质遗迹、古文化圣地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景区内,有八观、十二景、三泉、四园。楼台轩榭、修竹奇木,居谷繁茂,怪石嶙峋,溪流潺潺,百鸟栖息。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天下银杏第一树、千年古刹定林寺、世界之最檀木根雕(迄今已有年树龄),为华人寻根馆镇馆之宝,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千年道教圣地朝阳观、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动物园区等,还配套建设滑草场、霹雳炮、动物园、浮来山庄等参与性休闲、游乐及餐饮设施。
千年古刹——浮来山定林寺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浮来山风景区内,位于莒县县城西8公里处,该寺依山盘踞,颇像一条虬龙逶迤盘桓在山麓下。定林寺是融合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碑刻艺术为一体的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闻定林寺是山东省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为刘勰故居所在地,寺内横匾“校经楼”三个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为纪念《文心雕龙》成书周年所题。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寺内三教堂供奉儒、佛、道三教,是山东省现存唯一一座三教寺。该寺为前、中、后三进嵌套式院落,有五殿二堂,两庑一宫三院。主体建筑,飞檐螭首,雕梁画栋,青黛砖瓦,既轩敞典雅,又古朴大方,体现出中国北方庙宇典型的古建筑风格和风韵。“一山一树一条根、一书一字一巢人”,是对浮来山景点文化高度、凝练的旅游文化元素的全面概括。
关于浮来山的由来,还有一段颇为引人入胜的历史神话传说,据史料记载:浮来山,又名浮丘,其整个山势宛如一条南北纵横盘踞而卧的蛟龙。北面佛来峰是龙头,定林寺为龙口,西面浮来峰为龙身,南面飞来峰是摆动的龙尾,状如蛟龙腾云驾雾。卧龙泉则如生命之水,润泽着静卧山中的蛟龙,驱恶镇邪,兴邦利民,庇佑一方乡土,惠泽芸芸众生。关于浮来山还有一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古时候,此地原本没有山,西面是一潭深不见底的碧蓝水渊,潭中有一蛟龙,经常呼风唤雨,为害地方百姓。忽一日,莒北棋山寺的小和尚,偷吃人参果后,腾云南飞。老和尚喝了残汤,穷追不舍,飞至莒县北面的洛河上空,因法力不及降落在洛山顶上,化作僧人峰。那小僧不知师傅落地,只顾奋力南飞,飞至半途猛一回头,地上就起了转头山子(在今廿里堡西),未见师傅追来,于是便降落到潭上,立地成佛,这便是佛来峰的来历。
从东侧远远地望去,高大的汉白玉门楣便赫然矗立于眼前了,三个遒劲、硕大的字体“进山坊”镶嵌其上,让游人不禁惊叹于浮来山的巍峨、雄浑和大度、气派。沿着东西走向的弯曲山路前行,在左侧竹林西面的石壁之阴,还有一泓僻静幽深的清泉,泉畔立有石碑,其上镌刻“卧龙泉”三个醒目大字。泉口略呈方形,泉的内壁砌一石雕龙头。当年之所以如此修砌和命名,是根据一段民间传说。据说昔年飞来一条恶龙,能呼风唤雨,危害浮来一带百姓。浮丘公怒,施法术将其降服后,乃将恶龙压在浮来山下,此泉为头,朝阳观“龙泉”为尾。浮丘公勒其永远吐水,造福浮来上一带山民。峰下压住了兴妖恶龙,如今卧龙泉仍镶嵌凿制石龙头,即象征此意。卧龙泉泉水清澈见底,据专家考证,泉水属优质矿泉水,水中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关于卧龙泉的由来坊间还有另外一种说辞。传说若干年前,卧龙泉中栖息“龙鱼”(学名鳗鲡,因莒地仅有,又称“莒龙)。后因水浅池小,龙鱼绝迹。为昭告后人注意保护生态,遂将此泉称为“卧龙泉”泉边立石碑永志。这种比重较高的硬水,浮力超常,许多游人向泉中抛掷硬币,居然都漂浮水面数分钟,令游客惊叹、兴趣盎然。
浮来山的美,在山,在树,在水,在灵气,在和谐自然,更在醇郁、有案可稽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历经千年的晨钟暮鼓,她的书经佛文文化却更见清朗。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浮来山又迎来了福寿文化节的又一个生日,天空虽然阴沉沉的,阳光不能朗照。但是,却无法阻断人们内心深处素怀着对福寿文化节的一种向往,无论是温文儒雅的学者,还是憨厚朴实的乡间人们,人们的热情好似与这个季节无关,到处都洋溢着那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于是,在欢呼喜庆声中又记起了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人置之于这种博大、粗犷的大自然里突然间也觉得内心空灵起来,仿佛可以忘记这个纷杂繁芜尘世的喧嚣,让大山的率真、通达的脾性慢慢地浸润你的身心,游山观赏只要有这种心得和心情即足亦。
浮来山虽没有泰山的雄壮、崔嵬、峨冠博带的儒雅、浓酽的儒家文化氛围和底蕴;没有黄山的巍峨,没有奇松、云海、温泉、怪石的绝美和飘渺;没有普陀山、峨眉山醇郁的仙风道骨与浩渺虔诚的香火气息,但她那博大、辽远的胸怀和渺远的空间濡养、恩泽和造就着一代代文化艺术人才,由此造就了莒地深远、醇厚、独特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南北朝时期梁朝文学辩证家刘勰正是摄取了她的灵气,才撰写了惊世之作《文心雕龙》。
福寿文化节,它不但是一个旅游形象、文化传播的窗口,她凝聚的更是一种文化魅力,互动了一种文化的渺远、博大和精深。她从旅游衍生到了一种对文化的崇拜,一种对地方人文文化的积淀。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没有纯郁的文化背景作底蕴,山就会失去灵性,水就会失去光泽,不知是千年古银杏树的神话般的传说或是刘勰对莒地文化的贡献,福寿文化节让人们对她寄托了更多的期盼。
我们从东门的进山坊一路缓缓走来,放眼望去远处的山野略显得有点寥落,而路两侧的松柏树被衬托地愈发苍翠。靠近卧龙泉,人虽未到,心底间却感觉有一股沁入心脾的凉意缥缈而来,走近卧龙泉,可以窥见周围的石罅间涔涔地漫出一股细流。山水相融,有了水山才有了那种云蒸霞蔚的氤氲妖娆,水得以有了山的明远、清朗的大度。正是有了卧龙泉的阴翳,山更增添了一份灵性。离卧龙泉不远处有一座亭名曰‘文心亭’,累了可以作为歇脚处,如有雅兴可以与好友聆听着山风楚河汉界对弈一番,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坐在石凳上俯视四野,溪流蜿蜒,山风徐徐,林幽鸟鸣,胸中便慢慢升腾起一种静谧、悠远的意境: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天籁之图便收于心间。
沿着定林寺南侧石梯拾级而上,一进门一株参天而立的千年古银杏树便跃入眼帘,虽经千年隆隆战鼓和强劲号角的震撼,历经几个朝代风霜雨露的沧桑剥蚀,其枝干虬曲、枝叶繁茂如初,臂如擎天巨伞,庇荫着千年的莒地文化,旁边有一石碑,碑文上翔实地记载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故事。定林寺内有大雄宝殿、泰山行宫、菩萨殿、十王殿等殿堂。大雄宝殿右翼,有一殿宇名曰“泰山行宫”,俗称为“泰山老母祠”,内设东岳之首泰山神女碧霞元君神龛及塑像,当地人奉她为“泰山老母”,殿内香火常年不断。大雄宝殿右侧紧邻泰山老母祠有一菩萨殿,殿内有千手观音、善财童子及龙女塑像,或许宥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的缘由,菩萨殿是中国禅宗寺院必配设的殿宇,菩萨殿也因此成为定林寺的建筑群之一。定林寺二进院有殿堂叫地藏王祠,又名十王殿,因内雕有地藏王与十殿阎君的塑像而得名。传说殿内诸神至尊是地藏王,次位者是十殿阎君。牛头马面是其护法神将,黑白无常是地藏王的捕吏,日夜游巡是其查访案情的侦探,紫面判官是审讯判决孽鬼的法官和检察长。早些年间有乡间巫婆神汉,为宣扬自己的歪门邪说,蛊惑人们死后到阴间有钱赎罪、买路,指示乡间好事的善男信女每月望朔之夕焚烧一些冥币装入特制的小灯笼内,以供奉诸神,祈求下辈子超度天堂。
定林寺后院有被称为浮来山八大景观之一的校经楼,因刘勰曾在次校定经藏而闻名。刘勰,子彦和,法号“慧地”,东莞莒人,生于南北朝时期宋明帝泰始元年,约卒于公元-年间,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刘勰幼年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只好投靠当时知识渊博的僧佑大和尚,“与之居处积十余年”,受其熏陶在寺庙内博览群书,熟读佛文藏经,荣惠百家之长,由此纂写了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晚年因宦海茫茫、仕途坎坷,潜回祖籍浮来山定林寺,主持佛事,并潜心研读校定佛学经典,传说校经楼就是他修身养性、校定佛经的办公场所。校经楼历经沧桑,几经废弛,后经几度修缮,得以完好如初。
美好的传说总能代代相传,定林寺内有着四千年树龄被誉为“天下第一”银杏树,还有一段妇孺皆知民间关于其源远流长的故事传说。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莒东一书生进京赶考,途中遇雨,就到这棵巨大的银杏树下避雨。忽然心血来潮兴致上来,想考察一下树围到底有多粗,就用最简单的丈量方式--搂抱的形式来估摸这棵擎天银杏树的围粗。书生竟然搂了七搂还没返回到起始点。正在他想搂第八搂的时候,被眼前的情况吓住了———书生量树的起点竟站着一位相貌俊美、年轻的少妇。原来少妇也来大银杏树下避雨。由于树太大了,所以两人谁也没看见谁。书生嘴里悄声嘟囔着:古语男女授受不亲啊,我可不能毁了我的一世名声。怎么办呢?书生有心让那少妇让一让,但不好意思开口,但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测量,于是就只好改为用手拃的丈量方式,悄悄向那少妇身边移动,默数到第八拃的时候,恰好到那少妇的身边,那少妇光顾避雨竟然也没觉察。可是,那少妇身体所占的位置长度怎么量呢?书生想不出别的办法,就只好把少妇的体宽也算测量的一个长度。从那以后,浮来山银杏树的树围就成了“七搂八拃一媳妇”。几百年过去了,银杏树的树围早已超过了“七搂八拃一媳妇”。但是,“七搂八拃一媳妇”的奇妙趣闻,却一直在周围的村庄里世世代代的流传着。慢慢地,外界便也开始流传起这段有趣的传说。
关于一巢人的传说记载。据《通志》记载:“‘一巢人’是指有巢氏又曰大巢氏,伏羲后人,大巢氏十传为有巢氏,居莒地石楼。人类“架木筑巢,躲避野兽侵袭,钻木取火,以避群害”起源莒地,其先祖有巢氏,便是最早栖居于莒县屋楼崮一带的先民,人类生息起源的先祖。屋楼崮,又名石牟山、石楼山、屋楼山,位于莒县城东约11公里处,海拔米,《战国策.齐策》记载的“城阳山”即此山。
游览浮来山,有一处景观是一定要去观瞻的--千年朝阳观。朝阳观位于浮来山景区的西侧山脊上,从定林寺出来,沿山路继续前行,到达福山观音阁后沿山路继续前行便可看到。朝阳观,据称是一集灵光万千的上好风水宝地。相传武当上的高道张三丰曾在此传功、炼丹,香火盛极。其建筑群半隐于山体之中,掩映茂密苍翠的松海之间。据莒县地方志文史资料记载,朝阳观始建于唐朝,鉴于此处风水极佳成为佛、道两家相争的宝地,为观为寺曾三易其名,四易僧道。在清末道家强盛,更名为朝阳观至今。观内设正、偏等多个殿堂。其中正殿为玉皇殿,殿内设有神权至高无上玉皇大帝的雕塑像,统领着十万天兵天将,掌管三界,左右两侧各有太上老君、二郎神等众神仙护驾,殿内神龛香火极盛,香烟绕缭,祈愿虔客络绎不绝。偏殿有父母殿、长寿殿;侧店有财神、慈航、三官、泰山、车神、月老、魁文等十六间殿室。观中有清泉一处名曰“龙泉”,据传自建观以来泉水未曾干过,泉水清澈甘甜,润泽一方百姓。
游浮来山,华人寻根馆(又叫根雕展览馆)也是一处游子追根溯祖的落脚点和览胜的景点,馆内陈放有几十种奇形怪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根雕。有的像凌空腾跃的苍鹰,养精蓄锐,搏击苍穹;有的像半空盘旋的蛟龙,翘首神望,好似在呼风唤雨;有的像孔雀开屏,左右顾盼,搔首弄姿,吸引着异性的到来;有的像远古时代的恐龙,扬劲擎天乖戾长鸣;还有的像的步态轻盈的仙鹤,神态悠然自得……。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中国根雕地图,也是镇馆之宝,它做工精细,雕刻者刀法孑然独特,与一般的根雕图迥然不同,高山耸然挺立、平原一马平川、峰谷镂刻地高低相间,立体感油然而生,蕴藉着雕刻者独具匠心的文化情结。
浮来山正是因为其浓郁、久远的文化渊源,她辽远的山文化才得以生生不息,她从过去走到现代,又从现在眺望着未来,同时让我们追溯、思索着莒地文化蓊蓊郁郁的藤蔓。
本文原撰写于二〇一二年秋月
作者简介:
周绪维,笔名小荷、雨荷,中共党员。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中国(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日照市、莒县作家会员。作品获山东散文学会举办-年“鲁艺杯”散文大赛入围奖、入选年全国“华夏情”诗文书画征文大赛金爵奖、第二届齐鲁青未了散文大赛优秀奖,作品入选山东省《山东文学》六十周年国庆专辑珍藏版、《年胶东散文年选》、《年胶东散文年选》,在中国原创散文网、滨州头条、意林网、《莒州文学》、《莒州通讯》、日照作家网、黄海晨刊、日照市党刊《工作与研究》、《山东文学》、《首都文学》、《大众日报》、《人民作家》、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杂志刊发百余篇散文、随笔、诗歌。
壹点号袅袅荷韵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